EN
方朝晖

方朝晖,汉族,安徽枞阳县人,复旦大学哲学博士,曾在中央编译局、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,1996.4起至今在365bat线上平台历史系暨思想文化研究所工作,2005.12至今任365bat线上平台人文学院教授,2016年起转为长聘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曾为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高级访问学者(2003.9-2004.6)、韩国首尔大学客座研究员(2008.9-2009.8)、台湾佛光大学客座教授(2006.4-5),兼职包括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(2014年起)、中华孔子学会理事2015年起)、山东省泰山学者(2020年起),等。电子信箱:fangzh@mail.tsinghua.edu.cn

、研究领域

中国思想史,以儒学研究为主,包括儒家治道、儒家人性论及中西思想比较等课题具体包括:

1)儒学史及儒学现代意义等问题,包括“三纲”问题、儒家人性论、儒家治道、儒家修身思想等,有专著两本及论文多篇;

2)中国文化的习性与中国现代性研究,著有《文明的毁灭与新生》(2011)、《“三纲”与秩序重建》(2014)及论文多篇。

3)中学与西学比较研究,关注点是当代中国学统问题:以《“中学”与“西学”》(2002)为主,相关作品有《思辨之神:西方哲学思潮选讲》(2008)、《学统的迷失与再造》(论文集,2011),另有论文若干;

此外,早年曾从事《左传》研究,关注左氏义法及相关思想史问题,著有《春秋左传人物谱》(98万字)。

、教学

开设课程包括:中国思想史研究》(研究生课程)、《中国思想史专题》(人文学院专业课)儒家经典导读全校文化素质课、校级精品课)、《儒学与修身》(全校文化素质课)、《左传,等。另为外国学生开设中国历史与文化课程多门(全英文授课)

已出版教材两部

三、著作

(一)主要作(含教材2部)

  1. 《春秋左传人物谱》上、下两册,济南:齐鲁书社,2001年。

  2. 中学西学:重新解读现代中国学术史》,保定:河北大学出版社,2002年。

  3. 《文明的毁灭与新生:儒学与中国现代性研究》,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117月。

  4. 《为三纲正名》,上海: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41月。

  5. 三纲与秩序重建》,北京:中央编译出版社,20145月。

  6. 《儒家修身九讲》(教材),北京:365bat线上平台出版社,200871版,2011122020年第3韩国语译本:나를 지켜낸다는 》(保持自我), Seoul: Wisdomhouse Publishing Co., Ltd., 20142011年版译)。

  7. 《学统的迷失与再造:儒学与现代中国学统研究》,西安: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09月。

  8. 《思辨之神:西方哲学思潮选讲》(教材),上海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07年。

  9. 《重建价值主体——卡尔·雅斯贝斯对近现代西方自由观的扬弃》,北京: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,1993年。

(二)主要论文

1.中文论文

  1. 《“治道”考义——纪念钱穆先生诞辰125周年》,《政治思想史》2020年第4期。

  2. 《试论“三纲”的两种含义及其历史演变》,《文史哲》2020年第6期。

  3. 《论“本体”的三种含义及其现代混淆》,《哲学研究》2020年第9期。

  4. 《中国文化中何以盛行境界论?》,《国学学刊》2020年第1期。

  5. 《从文化心理反思五四》,《文史哲》,2019年第6期。

  6. 《孝治与社会自治:以<孝经>为例》,《哲学研究》2018年第11期。

  7. 《“道”本义考》,《孔子研究》2018年第3期。

  8. 《性善论的解释模式与判断类型》,《复旦学报》(社科版)2017年第3期。

  9. 《从生长特性看孟子性善论》,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2016年第4期。

  10. 《先秦秦汉“性”字的多义性及其解释框架》,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》2016年第5期。

  11. 《文化保守主义是如何被民族主义绑架的?》,《探索与争鸣》2016年第2期。

  12. 《人性善恶与民主、专制关系的再认识》,《文史哲》2016年第1期。

  13. 《中华文明的新形态与世界文明的新重心》,《人民论坛》201510月中。

  14. 《中国文化的三个预设与新文化运动的宿命》,《探索与争鸣》2015年第9期。

  15. 《法治中国同样需要礼教文明重建——从中西方制度文明的比较展开》,《人民论坛·学术前沿》2014年第11期。

  16. 《从政道到治道:中国文化的方向与出路(一)(二)(三)》,《国学新视野》(香港)2014年。

  17. 《澄清当下流行的民主观念误区》,《人民论坛》20146月。

  18. 《儒学如何接受西方现代性挑战》,《人民论坛》20142月。

  19. 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精神世界——关系本位、团体精神和至上的亲情》,《人民论坛·学术前沿》2013年第5期。

  20. 《从中国文化传统看“制度决定论”之浅薄》,《人民论坛·学术前沿》2013年第5期。

  21. 《什么是中国文化中有效的权威?——评白鲁恂<亚洲权力与政治>一书》,《开放时代》2013年第3期。

  22. 《是谁误解了三纲?——答复李存山教授》,《复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13年第1期。

  23. 《“三纲”真的是糟粕吗?——重新审视“三纲”的历史与现实意义》,《天津社会科学》2011年第2期。

    2.英文论文

  24. A Critical Reflection on the Systema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earning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52:1, pp. 36-49, January, 2002.

  25. Metaphysics or Xing (er) shang xue: A Study of “Metaphysics” as a Western Philosophical Term in Modern China, Dao: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, December 2005, Vol.5, No.1, pp. 89-107.

  26. Zhaohui Fang & Thomas McConochie, Exploring the term “harmony”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Confucian classics with examples drawn from the Liji, Philosophy Compass, Vol. 15, Issue 9, pp. 1-12, September 2020 (28 August 2020: e12705, https://doi.org/10.1111/phc3.12705);

  27. The concept of he(和)in Confucian classics and its cultural origin: a case study of the Book of Rites,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“Confucianism and World Disharmony: Quest for Harmony in Difference” , 28th-31st August, 2019: Bond University, Gold Coast, Australia.

  28. How to understand Mencius’s view that human nature is good: interpretations and judgements,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“Chinese Classics and the Commentarial Traditions in East Asia”(The Third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World Consortium for Research in Confucian Cultures), 14-17 October, 2018, HongKong: The Hong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.

  29. The rule of growth/ development in Mencius’s theory of human nature, Confucianism as a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for the Contemporary World, Program of 2016 World Consortium for Research in Confucian Cultures, co-organized by Universit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, VNC-HCMC & University of Havai’i at Manoa, USA, Ho Chi Minh City, July 24th -28th, 2016, pp.2-16.